疫情催生的出口电商外贸红利经过长达两年的上涨之后,波峰见顶,现在开始进入波谷,就如同股市一样,有牛市就一定会有熊市。目前,跨境物流行业正在由过去两年的牛市开始走向熊市。那么在熊市阶段,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该如何应对?
中国对外贸易新时期电商贸易
持续驱动增长跨境出口表现亮眼
中国对外贸易进入"新常态",由过去的快速增长期、调整期进入新旧动能转换期:电商贸易继续成为驱动对外贸易增长的重要力量,成为有别于传统线下贸易的新亮点。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经双位数快速增长期(2007年及以前)、全球价值链调整期(2008-2017年),目前进入新旧动能转换期(2018年及以后)。新旧动能转化期间,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近期有所抬头,中国传统对外贸易红利也已在过去稳步释放,新冠疫情更是使全球疫情遭受重创。在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中国传统贸易陷入了缓慢增长。在疫情催化下,得益于政策支持、资本加持、全球物流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各路玩家积极入场等诸多因素的推动,B2C跨境电商加速崛起,成为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增长引擎。预计5年内,中国跨境电商贸易占整体对外贸易的比例将进一步提升约15个百分点。
中国对外贸易进入“新常态
2020年中国跨境电商出口增长表现亮眼
受中国双循环构建驱动及2020年疫情影响,2020年中国跨境电商保持高速增长,跨境出口表现尤为亮眼
1)疫情推动海外市场线上零售渗透率持续上升:疫情直接冲击线下消费产业,海外零售实体店大量关闭;在疫情防控影响下,消费者线下消费场景受限,催化线下消费向线上转变。2020年全球电商渗透率显著提升,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达18%。从消费端来看,新注册用户增加、线上购物消费频次增加、消费者跨境购物习惯养成等因素推动消费端转型:疫情期间由于线下消费场景受限,大量疫情前电商未覆盖的新用户开始尝试线上渠道。截至2020年4月,全球电商用户数已增长至34亿人,相比2019年的31亿人增长了约10个百分点。此外,疫情期间由于线下消费缺失,消费者通过线上渠道购买生活用品和其他消费品的频率提升。以亚太地区为例,疫情后每周消费4次以上和每周消费1-3次的高频消费者比例显著增加,较疫情前分别增长了6个百分点和7个百分点。全球电商新注册用户的增加及消费者线上购物消费频次的提升促成了消费者跨境购物习惯的养成,为跨境购物的高速增长奠定了基础。
从供给端来看,头部电商平台卖家持续新增,与此同时传统零售商加快线上转型推动供给端的商户数量攀升:于线下生产和消费未完全恢复,大批卖家转为线上,Ama得益-zon等头部电商的卖家持续新增。以美国市场为例,2020年亚马逊美国电商销售额中约14%由2020年后新入驻的新卖家提供。同时,受疫情影响,Home Depot、Best Buy等以售卖家居、园艺相关产品为主的传统零售商的线下收入受到冲击,亟需线上转型拉动业绩。以美国传统线下大型零售商Target为例,截至2021年1月,其收入排名上升至第7位,较2020年4月提升5位。
03/ 疫情推动海外市场线上零售渗透率持续增长
04/ 中国跨境出口电商的高速发展与“双循环”等宏观政策趋势高度契合
2)与中国“双循环”等宏观政策高度契合,众多政策助力行业持续发展:
“双循环”政策所提出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方向与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趋势高度契合。跨境电商在中国的发展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国家推出一系列政策加大对跨境电商产业的扶植,帮助中小企业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具体利好政策包括推出税收优惠政策,加持跨境电商持续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海外仓扩大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加强国际合作,推动跨境电商商品的交易成本大幅度下降;外汇结算模式优化,扩大账户收支范围,提升跨境结算效率;提供通关便利,在跨境电商B2C出口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跨境电商B2B出口货物使用全国通关一体化;各地针对跨境电商不断出台奖励及补贴政策,支持跨境电商企业发展等。
严管时代来临,原有“野蛮增长”模式不可持续,“合规经营、稳健增长”时代到来
中国跨境电商行业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疫情带来的行业红利下,保持着高速的发展。在行业高速发展的背后,隐藏着跨境电商企业们 “粗狂式”的运作和“野蛮增长”的逻辑。今年5月份以来,亚马逊平台对逾5万家涉嫌伪造商品评论获取商业利益的中国卖家,实施了封号惩罚,店铺和品牌被封,账号的资金和货物也被冻结。根据深圳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统计,在过去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封号风波”已造成行业损失额预估超千亿元。其中,对部分中国跨境电商头部卖家影响较大。随着这场“封号风波”的持续发酵,后续可能还会有更多中小卖家受到波及。从短期来看,“封号风波”会对中国跨境电商企业的销售收入造成一定影响。从长期来看,“封号潮”对“野蛮发展”的国内跨境电商企业敲响了警钟,如何转变原有增长方式、同时更好进行海外市场风险管理、适应海外环境和时势变化、更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等都将成为中国卖家的新课题。通过刷单刷好评、模仿抄袭等“野蛮发展”时期的增长模式无法持续,以消费者为出发点,提升产品品质,凭借产品的设计、质量和服务去积累海外消费者的口碑和好评,合法合规经营是跨境电商企业长久发展之道。而跨境物流行业作为跨境电商的重要支撑性和下游行业,预计短期内会带来一定的业务影响,但从长远看,跨境电商合规经营有利于跨境物流行业未来长久的稳健发展。
抓住跨境出口物流机遇
品类变化、路向变化品牌崛起、渠道多元
疫情后跨境出口B2C在品类、路向、品牌、渠道等方面呈现出新特征,对跨境出口物流提出更高要求,但同时带来新的市场机遇:
(1) 品类变化:疫情之下,消费者额外关注居家生活品质的提升和居家环境的清洁问题,带动防疫用品、“宅经济”品类(以家居、家电、家具为主)、居家品类增长迅猛;相应地,有别于过去跨境电商品类以小包为主,如今大件、异形家居、家电品类需求也大幅增长。伴随大件、异形、长尾家居品类的进入,催生大件跨境物流及安装、逆向等当地物流增值服务的需求。
(2) 路向变化:欧美依然是跨境电商出口的核心市场,占比较高,但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增速迅猛。由于不同区域的消费、支付习惯及当地市场既有关税政策、物流基础等有较大差异,对跨境物流企业灵活应对不同市场的差异化特征、提供专业化服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以跨境电商企业开展业务较多的欧洲市场为例,虽然货币统一,但语种多元且国家分散,造成末端物流运营较难,企业需要承担较高的人力成本和应对较严格的税务监管,对于面向欧洲市场的跨境电商企业来说,既要应对市场监管,实时调整策略,又要把握消费者需求,实现持续增长,对企业的专业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品牌崛起:中国海外跨境卖家品牌化趋势明显,正在完成由输出“中国制造竞争优势”向输出“中国品牌竞争优势”转变。过去2-3年,亚马逊上完成品牌注册的中国卖家数量增长达10倍,中国卖家跻身亚马逊头部商户(Best sellers)的占比提升了26个百分点,中国出口跨境品牌百强中也不乏由制造商、贸易商转型而来的品牌商。相应地,跨境电商品牌化驱动供给端物流提供商更为稳定、高质的跨境物流服务。
(4) 渠道多元:在原有平台卖家的基础上,跨境商家基于自身品牌化发展需求,逐步构建海外独立自建站点,且普遍多站点运营,未来预计将进一步加大具有灵活营销自主权及流量运营、变现能力的独立站的投入。目前,跨境电商卖家平均设有3.56个站点,且有82%的卖家愿意增加运营的站点数。中国跨境电商企业中,目前已开设和准备筹备独立站的商户合计达50%。多平台运营及独立站发展,将进一步为跨境电商物流及供应链服务企业带来更多机会。多的欧洲市场为例,虽然货币统一,但语种多元且国家分散,造成末端物流运营较难,企业需要承担较高的人力成本和应对较严格的税务监管,对于面向欧洲市场的跨境电商企业来说,既要应对市场监管,实时调整策略,又要把握消费者需求,实现持续增长,对企业的专业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突破跨境出口物流挑战商业
专线与海外仓模式最具潜力
相较于国内电商市场,跨境电商链路长、环节多,对跨境供应链管理及整合要求极高。目前跨境物流交付时效距离国家规划目标仍有一定差距
相比国内传统电商物流模式,跨境电商增加了进出口报关、清关等环节,导致链路更长;同时,基础设施资源分散,存在干线运输资源分散、各国末端派送能力薄弱的问题;未来要达成国家政策规划的物流时效目标,对跨境电商的供应链管理和整合提出更高的要求。2021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公布国家层面最新的顶层物流规划,提出构建两个时效圈的目标,包括“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目前跨境物流时效表现一般,以美国、德国、印尼、泰国四国为例,当地消费者下单中国卖家的产品后,中国卖家直发模式送达的平均时效接近15天,距离国家2035规划3天送达的目标仍有极大差距。
06/ 中国跨境电商出口直发模式物流时效对比
跨境出口B2C包括直发、海外仓等物流模式,其中商业专线直发及海外仓两大细分最具潜力
(1) 海外仓——占比持续提升,未来卓越运营制胜:相比直邮模式,海外仓在缩短物流时效、提升物流稳定性、提供便捷的退货逆向服务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同时能够匹配跨境电商本地化、品质化运营的需求,拥有更好的交付时效及物流服务体验。因此,过去几年海外仓占比持续增长,且有进一步提升空间。根据海关总署披露的中国海外仓数量来看,疫情后海外仓数量达1800个,较疫情前海外仓数量提升了1.8倍,且跨境商户构建或扩建海外仓的意愿不断提升。但目前来看,中国卖家对于现有的三方海外仓的运营及库内服务能力仍抱有诸多顾虑,如海外仓提供仓储效率、专业化操作和特殊操作的专业能力存在短板。第一,海外仓基本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过盛的需求导致的仓位不足的问题始终普遍存在,且不同区域的末端配送服务供应商分散、服务品质不稳定等问题导致尾程效率问题突显;第二,操作层面存在错发漏发、系统能力不足、缺乏专业服务等问题;第三,伴随跨境电商本土化运营的提升所引发的逆向物流、本地安装等服务诉求尚未满足。整体来看,海外仓需求持续景气,但诸多痛点亟待解决,海外仓的运营能力将成为未来跨境物流企业制胜的关键。
(2) 跨境直发——玩家类型结构松动,商业专线具备机会:跨境直发的玩家主要包括商业专线、邮政及商业快递三个类型的玩家。目前来看,邮政依然占据主要跨境直发份额,但伴随美国退出万国邮联后,终端费率提升,且邮政系统自身在时效及服务上存在显著短板。与此同时,商业公司运输价格与时效均适中,随着头部专线公司在关键重点线路的供应链打通和效率提升,将逐步形成在一定程度上的“标准化的时效保障”物流产品,具备更广阔的机会。
07/ 疫情后跨境出口B2C在品类、路向、渠道、品牌等方面呈现出新特征
08/ 中国卖家对于现有的三方海外仓的运营及库内服务能力仍有诸多痛点
供应链整合商与综合物流服务商应对挑战的四大制胜要素
数字化、一体化、定制化、稳定性
从罗兰贝格提出的物流行业玩家“价值三角形”经典模型来看,跨境出口价值链虽长但殊途同归,呈现核心价值回归,包括综合物流提供商、运力及基础设施提供商和供应链整合商四类玩家。
(1) 供应链整合商:具备一定自有商流能力的供应链服务企业,可以站在整体供应链优化角度,满足客户在电商和传统外贸方面多种供应链服务诉求,是供应链的计划者与整合者,旨在提高供应链整体协同效应与规模效应。
(2) 运力提供商:提供服务主要包括揽收、干线、派送等;运输方式可细分为公路、航空、铁路等,旨在实现稳定服务品质、交付时效及成本最优。
(3) 基础设施提供商:主要包括物流地产及物流科技企业,物流地产企业提供仓储设施、货站资源等产品与服务,物流科技企业提供物流硬件设备、智慧软件服务等产品与服务,旨在提升供应链各节点的运营效率。
(4) 综合物流提供商:同时提供两个以上基础物流服务环节的综合物流供应商,通过物流服务的整合提供或定制或标准化的跨境物流服务产品,如跨境快递、专线服务、海外仓配服务等;一般会有路向、区域或行业侧重,旨在以客户为核心提供一体化的物流解决方案。
从供应链整合商和综合物流提供商角度看,罗兰贝格认为未来有四大关键制胜要素
(1) 数字化:跨境电商涉及国家和物流环节众多,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有助于帮助商户为客户提供实时、可视化的物流轨迹,有助于提高客户信赖和粘性;同时,全链路的数字化改造有助于提升各环节的运作效率,例如关务数字化、海外仓数字化,进而提升物流时效及稳定性。
(2) 一体化:满足客户包括海外仓、直发等多种物流模式的一站式需求。部分领先物流企业通过积极布局和整合包括海外仓、清关、干线、揽派等多种资源,进而构建一体化服务能力,减少各环节衔接等待时长、减少订单响应时间,保障更优的物流时效性。
(3) 定制化:满足客户更专业、更具个性化的定制化物流需求,例如提供库内定制化增值服务(退换货、本土贴标、本土更换包装等服务),甚至与品牌的上游供应链模式深度耦合,提供供应链层面的优化建议。通过积极与客户沟通实时的需求,利用丰富的物流资源(例如干线资源、各国家末端配送资源等)、强大的数字化能力,为客户量身设计高时效、高质量的物流方案。
(4) 稳定性:特别在疫情后,航空、海运等物流供给的不稳定问题更为严峻,强化自身在干线资源的稳定获取能力亦将成为重要的能力之一。通过并购、联盟、自建等方式,获取包括航空干线、海运干线在内的跨境物流干线资源,打造连通全球、协同高效的国际干线网络,并做好与末端配送的衔接协调,保障物流运输的稳定性,为客户提供稳定的物流交付,将成为跨境供应链整合商和综合物流提供商的立身之本。
疫情催生的出口电商外贸红利经过长达两年的上涨之后,波峰见顶,现在开始进入波谷,就如同股市一样,有牛市就一定会有熊市。
目前,跨境物流行业正在由过去两年的牛市开始走向熊市。那么在熊市阶段,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该如何应对?